0638太阳集团“红马达”社会实践队于7月15日上午走进江西省德安县袁隆平院士祖居,开展“追寻稻香足迹,感悟家国情怀”主题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实地探访、聆听讲解、深度访谈,近距离感悟袁隆平院士“心系苍生、扎根大地”的科学巨匠精神,深刻领会“要做一粒好种子”的精神内核。

在庄严肃穆的袁隆平祖居,讲解员深情讲述了袁隆平院士从德安出发,心怀“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远大而又朴素的理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最终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实现“禾下乘凉梦”的辉煌历程。祖居内陈列的珍贵图片、实物和史料,无声地诉说着袁老深厚的乡土情结、炽热的家国情怀以及在科研道路上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坚定信念。队员们在一景一物中,深刻感受到袁隆平院士“心在最高处,根在最深处”的崇高境界。

随后,实践队有幸采访了袁隆平院士的侄子袁定贵先生。令实践团成员们深受触动的是袁定贵先生极其朴素的穿着:一件印着袁隆平院士名言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好一粒种子” 的普通文化衫,脚上是一双沾着泥土、用于田间劳作的布鞋。这身装扮,正是袁隆平院士及其家族扎根大地、心系苍生、朴实无华精神的生动写照。

访谈中,袁定贵先生特别强调了袁隆平团队在耐盐碱水稻等前沿领域的持续攻关。他语重心长地指出,这些研究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大局,“伯父的‘禾下乘凉梦’,核心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 他殷切寄语青年学子要关注农业、心系粮安,勇担时代责任。

袁隆平院士的毕生奋斗和袁定贵先生的朴实坚守,都昭示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新时代青年,必须树立忧患意识,理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意义,关注并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此次实践活动,为思政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激励青年学子传承科学巨匠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文字:樊子莹
图文来源:肖晨缘、余子怡
一审一校:姚 辉
二审二校:孔柠檬
三审三校:刘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