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抗美援朝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
2025年7月16日下午,0638太阳集团“红马达”社会实践队怀着对英雄的崇敬心情走进江西省德安县福田鑫苑,专访抗美援朝老兵钱万胜。钱万胜老人脊背已不再挺拔,但他一生都在诠释 “脊梁” 的内涵。
一、战场文书显严谨:坚守信念贯穿职业生涯
作为抗美援朝老兵,钱万胜老人在战场的文书岗位上便展现出严谨细致的作风。他说:“我们当时是在钢板上刻字,刻的是方块字,要刻得方正整齐,力度轻了不行,重了也不行,方块字的清晰工整,需要投入极大精力去把控。”退役后,他的岗位无论如何变化,“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要成功一行” 的信念始终未变。即便时代变迁,他也主动学习新技术,熟练掌握了电脑打字、打印等技能,让文书工作的细致作风在岁月流转中延续下来。

抗美援朝老兵钱万胜接受实践队师生采访
二、自律生活藏热爱:从容态度彰显人生本色
钱万胜老人充满了对生活的自律和热爱。多年来,他坚持不抽烟、不喝酒,每日看新闻,品绿茶,听戏曲,练书法,涵养心性。数十年规律的作息与健康的爱好,让他保持着充沛的精力,更折射出 “严谨做事、从容生活” 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与他工作中的执着一脉相承,是他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

抗美援朝老兵钱万胜与实践队师生分享日常生活
三、八年耕耘传文脉:家风浸润延续精神基因
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钱万胜老人倾注了深沉的热爱。他耗时八年多完成个人著作《钱氏名人志》,从零散史料到系统著作,最终这部凝聚心血的作品被列为国家图书馆馆藏,成为家族历史的珍贵注脚。家中悬挂的钱氏家训字画“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是他言传身教的载体。他以自身行动践行家训,让后辈在耳濡目染中成长,造就了优秀的家风传承,而这种对家族文脉的珍视,实则也是对民族精神基因的延续。

抗美援朝老兵钱万胜向实践队师生展示《钱氏名人志》
四、奉献不止守初心:老当益壮诠释责任担当
退休后,钱万胜老人从未停下奉献的脚步。他积极参与社区及县里的活动,乐于分享自己的经历,多次参与县志修改,还奔赴重庆、西安等城市参加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将对农业领域的钻研延续至今。“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的精神,在他身上化作了具体的行动,成为跨越年龄的生命底色,彰显着一位老兵始终不变的责任与担当。

抗美援朝老兵钱万胜与实践队师生分享学术经历
五、勋章寄语寄厚望:精神力量挺起民族脊梁
钱万胜老人珍藏着“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 纪念章、优秀士兵勋章及兵役证等物件,这些勋章和证件无声地诉说着他的峥嵘过往。他反复提及“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要成功一行”,这既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更是对年轻一代沉甸甸的寄语。当钱万胜老人提及自己的脊背不再挺拔时,实践队带队教师高灿明动容地说:“您的背虽然弯了,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直了!”

老兵钱万胜与“红马达”社会实践队师生合影
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民族的尊严和独立而战。抗美援朝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伟大抗战精神,钱万胜老人和无数像他一样的老兵们,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穿越时空,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而不懈奋斗!
图片来源:余子怡、王雯蕾
文字来源:王雯蕾、高灿明
一审一校:姚 辉
二审二校:孔柠檬
三审三校:刘晓伟